- A+
分享一篇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的文章,题目为“Conditional Activation of Protein Therapeutics by Templated Removal of Peptide Nucleic Acid Masking Groups”,通讯作者是来自剑桥大学的Gonçalo J. L. Bernardes教授和Bengt H. Gless,他们组的研究方向包括蛋白质结构改造等。
蛋白质疗法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尤其是细胞因子疗法。例如,基于IL-2的疗法通过激活肿瘤组织中的T细胞和NK细胞来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然而,IL-2的系统性激活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 PNA)是一类不带电的核酸类似物,其骨架类似于多肽,侧链上含有碱基,也可形成碱基互补配对。由于具有多肽的性质,PNA适合用于与蛋白质偶联而改变其活性,也可进行固相合成。因此,作者希望发展基于PNA掩蔽基团的条件性激活策略,用于改造蛋白质疗法药物,实现对蛋白质活性的精确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Neoleukin-2/15 (Neo-2/15)是一种人工设计的IL-2类似物,能够同时结合IL-2Rβ及IL-2Rγ,而不结合IL-2Rα,从而选择性激活CD8+ T细胞和NK细胞,实现较低的副作用,因此作者选择Neo-2/15作为模型药物。在掩蔽基团上,作者设计并合成了含有硫酯键的Lock-PNA,和含有巯基的Key-PNA。Lock-PNA可以连接到Neo-2/15表面的Cys上,抑制Neo-2/15与IL-2受体的结合;加入Lock-PNA后,PNA间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空间距离上的邻近促进Lock与Key的反应基团间发生自然化学连接,释放被掩蔽的Cys,恢复Neo-2/15的结合活性。
作者首先尝试在Neo-2/15与IL-2Rβ的结合界面周边将单位点氨基酸突变为Cys,并与Lock-PNA连接,被修饰的蛋白能够被Key-PNA释放,但掩蔽基团的加入并没有显著抑制Neo-2/15与IL-2Rβ的结合。将Neo-2/15进行双位点突变,并通过bis-Lock-PNA进行装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但作者发现,K33C L51C双突变体与bis-Lock-PNA反应后存在一个异常峰,为PNA桥连的二聚体(C19)。C19与IL-2Rβ的结合被显著抑制,而加入Key-PNA后,可以恢复二者的结合。之后,作者对小鼠T细胞进行激活,以pSTAT5水平为read-out,评价药物的激活能力。可观察到C19的EC50显著低于Neo-2/15 WT,而加入Lock-PNA (P6)后,EC50虽未恢复到WT水平,但相比C19单独处理提高了480倍。
最后,作者将类似的策略应用于掩蔽DARPin与hCD40的结合。将DARPin进行双位点突变后,通过Lock-PNA进行装订,DARPin与hCD40的结合被显著抑制,而Lock-PNA的加入可以恢复这种结合。
总之,作者发展了一种基于PNA掩蔽基团的条件性激活策略,实现对蛋白质治疗药物的条件性激活。
本文作者:YAQ
责任编辑:LYC
DOI:10.1002/anie.202502268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02268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