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有机化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现成千上万个各类化学反应。其中许多经典的反应被冠以人名,以表彰和纪念首次发现该反应和研究该反应的化学家们。目前人名反应的个数已经达到上千个,其中,以华人科学家命名的反应却不多见。下面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有机人名反应中的中国化学家!
Wolff-Kishne-黄鸣龙还原
1946年,黄鸣龙对Wolf-Kishner还原反应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进,在其反应条件上进行了改良:①先将醛、酮、氢氧化钠、肼的水溶液和一个高沸点的水溶性溶剂(如二甘醇,三甘醇)一起加热,使醛、酮变成腙。②蒸出过量的水和未反应的肼,待达到腙的分解温度(约200℃时,继续回流3-4h至反应完成)。黄鸣龙还原法的操作简单、试剂便宜、产率高、可放大,因此该还原法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并编入各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简称黄鸣龙还原法,近来许多有机化学论文中亦称为黄鸣龙反应或黄鸣龙还原反应。
Roskamp-Feng反应
手性催化剂是不对称催化的关键,通常认为配体或者催化剂的骨架具有刚性是“优势手性催化剂”的重要条件,许多配体或催化剂一般只适用于个别反应和部分底物,不具通用性。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冯小明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具柔性直链烷基链接的C2对称双氮氧酰胺化合物,建立了结构多样性、可满足不同反应需求的手性双氮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库,是目前对反应类型和底物最具广谱性、价格最低的催化剂之一。这是一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优势手性配体”,突破了对配体刚性骨架的传统要求,获得了具有最佳“手性口袋效应”的手性催化剂,为新手性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此外,运用双功能催化、分子识别、自组装、不对称活化等新策略和新概念,建立了胍-酰胺和二胺类双功能有机催化剂库和组合配体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库。利用这些自己发展的上述催化剂,高效高选择性地实现了30多类重要不对称催化反应。该类催化剂还显示了一些独特的催化性能,实现了7类具有挑战性的不对称催化新反应,其中一类反应被Elsevier出版社的有机人名反应专著冠名为“Roskamp–Feng”反应。
Shi Epoxidation (史氏环氧化反应)
史一安不对称环氧化反应(Shi asymmetric epoxidation)是利用Oxone(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或者30%的双氧水作氧化剂,利用果糖或者葡萄糖等衍生的手性酮作催化剂(Shi 催化剂),对各类非官能团化的烯烃进行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最早报道于1996年的JACS,题目为“一种利用果糖衍生物对于反式烯烃不对称环氧化的有效方法”,文章中十几个底物都取得了中等到良好的收率以及的ee值(J. Am. Chem. Soc. 1996, 118, 9806-9807.)。这是有机合成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也是少数的几个完全是中国人名命名的经典有机反应之一。
Zhang enyne cycloisomerization
2014年3月,张绪穆教授的研究成果“烯炔的环异构化反应”,被冠以“张”姓,名为“Zhang enyne cycloisomerization”。该成果已被国际化学权威著作Name Reactions收录,成为以中国人名命名的为数不多的人名反应之一。“烯炔的环异构化反应”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利用该反应可以方便的实现烯烃和炔烃分子内的不对称环化,高效地构筑了一些列五元杂环化合物,在生物活性分子以及药物分子的合成中有重要的应用。例如,世界著名的有机化学家K. C. Nicolaou 教授用张绪穆教授发展的人名反应实现了几种复杂活性分子的全合成。
Stork-赵康烯化反应
Stork-赵康烯化反应是以我国科学家赵康的名字命名的,是合成顺式烯烃的重要方法之一。
Chan 重排反应
Chan重排反应是以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Tak-Hang Chan教授名字命名的。
Norrish-Yang Photocyclization
Norrish-Yang反应是以美籍华裔化学家Nien-Chu C. Yang的命名命名的。
Lu-Trost-Inoue反应
1988年,陆熙炎院士小组首先报道了一个钌(II)催化下炔酮异构化为共轭二烯酮的反应,反应生成的产物为E,E 构型。其后Trost小组(钯催化)和Inoue小组(钌催化)也分别报道了此类反应。陆熙炎小组在后续研究中发现,铱(III)【IrH3(i-Pr3)2】催化性能更好。另外加入催化量的叔膦,可以将反应温度降低至35℃。利用铱-三丁基膦作为催化剂,陆熙炎小组在80℃下实现了炔酸酯的异构化反应。另外单独的三烷基膦或三芳基膦可以催化此反应【J. Am. Chem. Soc., 1992, 114 (20), pp 7933–7935】。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路线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