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Eur. J. : 电催化合成尿素过程中的新型催化剂机理及其设计综述

  • A+

安徽师范大学钦青教授课题组与宁波材料研究所张无用博士、南方科技大学张健瑞博士合作,对目前新兴的电催化C-N耦合尿素的机理过程,电催化剂合成与设计,及其进一步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展望。该综述不仅全面讨论了各种原料电催化合成尿素的途径,还描述了识别反应位点和了解反应机理从而提高C-N耦合效率的材料设计策略,更重要的是指出了目前尿素电合成研究领域内存在的挑战和不足,并立足于此,对未来新型尿素电催化进行了切实的展望。



9

尿素(CO(NH)2)作为世界上应用广泛的化学品之一,在农业,工业,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作为目前最主要的人工尿素生产工艺——Bosch-Meiser工艺通过高温(~200 ℃)高压(~210 bar)的条件将氨(NH3)和二氧化碳(CO2)耦合生成尿素,造成了大量化石燃料能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碳排放。电催化合成尿素能够利用绿色能源,在常温常压的温和条件下分解水提供质子,将廉价的CO2和含N化合物(N2,NO,NO2-,NO3-等)在系统里吸附、活化、键解离,构筑C-N键和对尿素分子生成、解吸,其中可观的经济性和友好的可持续性使其成为了替代Bosch-Meiser工艺可行的方案之一。


与单独的CO2还原和含N化合物还原相比,共还原形成尿素有着更加复杂的反应物吸附模式和中间体耦合阶段,进而影响反应途径。多电子质子参与过程的多样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要设计提高C-N耦合能力,提升识别反应位点能力的多样化电催化剂。针对目前应用于尿素生产的电催化剂,可以大致总结为6种:(1)金属及其合金材料(2)单位点材料(3)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氢氧化物材料(4)异质结材料(5)非金属材料(6)其他材料。


目前电合成尿素生产活性和选择性效率较低,距离实际的应用尚有一段的距离,其具体的问题表现为:(1)反应物的惰性导致反应动力学缓慢(2)个体还原竞争导致产物分布不均(3)多中间体、质子-电子转移过程颇为复杂(4)尿素耦合机理尚未明了。为了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综述立足于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见解:(1)电催化剂的设计要集中在材料表面、缺陷、配位和边界的工程化,增强反应位点吸脱附的能力(2)电极过程和电解质的影响仍是电耦合尿素过程至关重要的一环(3)发展先进的,互补的,迭代的原位技术对于认识尿素耦合机理以及C-N产物的“黑箱”机理是举足轻重的。

文信息

Emerging Electrocatalysts in Urea Production

Guanzheng Wu, Yidong Yang, Jiadi Jiang, Yi Liu, Mengmiao Sun, Dr. Jianrui Zhang, Dr. Wuyong Zhang, Prof. Qing Qin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DOI: 10.1002/chem.202301619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